凝聚的坚持
开凿人工渠道排水
转移遇难者遗体
当人们试图从泥石流中往外逃生时,他们却往里冲;当人们对恶臭的遗体避而远之时,他们却近距离“接触”。
他们有一种精神,叫做坚持。
他们有一种行动,叫做勇敢。
“当兵6年,我就是学会了坚持。”
5月10日下午2时多,正在全州县咸水乡泥石流灾害事故现场值班的兴安消防中队士官班逢锋趁着空隙与记者打开了话茬。
“事故发生后,我和战友于9日下午3时30分许到达事故现场。”班逢锋说,眼前的一切仍人畏惧,而我们还是想马上着手救援。记者采访班逢锋时,他和战友已抬出了4具遗体。目前还在坚持着。
据悉,班逢锋在去现场前还与战友刚从溶江顾家村抗洪抢险回队不久,又奉命参与到另一起救援当中。
在离事故现场近1公里的一块平地上,这是消防官兵的“营地”。从部队到达现场以来,官兵都是在这里“宿营”。
“吃在野外,睡在野外。”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天气无常,时而飘着小雨,时而出太阳,较闷热,同时在救援中,官兵都是穿着厚厚的抢险救援服和消防水鞋,汗味、雨水混在一起,官兵难于入睡,只能在消防车上趟上几分钟,又投入到救援中。奋战20多个小时,班逢锋和其他战友合眼也只有短短的2、3个小时。
因事发地地形复杂、土质疏松,给搜救工作带来极大困难。9日下午发现泥石流时,同时在事发地得上方形成了一个面积约10平方米的堰塞湖。
最先赶到现场的全州消防中队战士邱国兵和战友冒着下雨和随时出现次生灾害的同时,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泥泞的泥地,疏通堰塞湖的积水。
“泥泞没过了消防水鞋,我们用铁铲甚至用手刨开泥土,半个多小时后开凿出一条人工渠道,雨水得到有效排出。”邱国兵说,当时也没多想自己的安全,就是想着尽快救人。
正是由于消防官兵及时解决了堰塞湖问题,搜救工作得到开展。
与艰苦的救援工作相比,更让施救人员感到痛心的是,那些被泥石流掩埋的采石场工人的生还希望已近渺茫。
桂林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士官刘定锐,今年才24岁,但入伍以来已参加过多次抢险救援工作,抢救出很多活人,“但这次却是为了告慰死者。”刘定锐说。
5月9日下午,刘定锐和战友接到指令后,携带上先进的救援器材装备从桂林市赶赴现场。
他们一赶到现场后,就马上利用生命探测仪进行探测。
“刚开始时,我们看到被埋压的卡车和勾机旁有一点儿缝隙,觉得可能会有生还者,但在不同的方位反复探测了一两个小时,都没发现生命迹象。”刘定锐说,“想到死了那么多人,而且大都是三四十岁的青壮年,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沉重,但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尽快把遗体挖出。”
“没有任何人愿意放弃。”刘定锐说。
我想,这就凝聚着官兵的坚持和勇敢。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