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城市化日益加快的进程中,社区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妥善处理和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协调发展,需要构筑“人本、互助、自主”的新型社会建设与管理体系。
在推进“商务高地·宜居武侯”建设中,武侯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社会建设与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狠抓了社会管理服务、社区自治、综治维稳三大基础工程,促进了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社会和谐稳定。
从今日起,本报对武侯区创新社会管理“三大工程”的做法和成效进行连续报道。
记者近日从武侯区了解到,在创新社会管理的“三大工程”中,社会管理服务工程是一项重点工作。这项工作注重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在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实现了由管理型、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转变。
社区管理网格化———
划成8个网格 综合管理进院落邻里
殷江是武侯区黉门街社区一名综合服务管理员,他负责的区域是黉门街金沙寺片区。片区内有多少院子、住户、租房户,在他的登记簿上都一目了然。他不仅是社区的人民调解员,还是社区法律宣传员、信访代理员、综治维稳信息员、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员、民情专递员、社会事务服务员。
这么多头衔套在殷江一个人身上,源于黉门街社区的一项新发明。黉门街社区面积0.7平方公里,有居民院落44个,常住户4300多家,常住人口1.2万人。针对社会转型期新老问题相互交错、多种矛盾纠纷叠加的情况,社区建立起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构建大调解体系为基础、完善基层综合配套服务为保障的基层社会管理新模式。
社区把区域内的4000余套房子和街面划为8个网格,将8名综合服务管理员“下沉”到网格中,形成“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的责任片区包干负责制。同时社区工作站把原来的6个服务窗口整合为3个综合服务窗口,各窗口挑选一名综合能力强的人员作为“后台”综合服务管理员,专门负责采集信息的录入等日常社会事务和处理综合性的社会服务工作。
“前台”综合服务管理员“下沉”到网格中,负责对每一个院落的门卫、楼栋长、居民骨干、院落居民自治管理小组成员、院落民情代表议事会成员的联系,并发动社区党员、驻区单位和群众参与社情民意、共驻共建以及院落居民自治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形成了“社区工作站———综合服务管理网格———院落居民自治管理小组”的三级联动服务机制,实现了社会管理服务全覆盖。
以殷江为例,他每天下到社区院落开展工作。院落里面有纠纷、邻里之间有矛盾,他总是最先获悉。作为人民调解员,有矛盾他要提前介入,进行说服和调解,因此居民们有话总爱跟他说。他跟其他7名综合服务管理员一样,成为了促进院落邻里和谐的调节剂。
协会介入公共服务———
民间协会查卫生 整改效果立竿见影
6月10日~12日,一行人走进武侯区浆洗街辖区的千禧大酒店、交通厅公路局设计院、区政府一办公区。他们看看宿舍、查查食堂……在某单位食堂,看到设施陈旧、卫生环境不佳,领头者希望他们立即整改。半个月后,当这行人再次检查时,这里的锅炉房已改造完毕,食堂重新安装了地砖,面点区、洗菜区、熟菜区、炒菜区等全部分开,完全达到要求。
实际上,这个检查组并非官方指派的,而是一个民间团体组织的一次活动———浆洗街辖区爱国卫生协会2010年上半年的一次检查。被要求整改的单位负责人说:“由协会成员组织检查,没有官方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我们都乐于接受。”
这是浆洗街道在辖区公共服务管理上的一项探索。他们建立了12个与公共服务有关的民间协会,如综治管理协会、爱国卫生协会、文体协会、老年协会等等。这些协会之间又构建起“组织联网、阵地联接、成员联动、活动联谊、实施联办、发展联姻、目标联创、资讯联通”的“八联”工作机制,有效支撑起辖区各项公共服务的管理服务。
此外,政府购买服务也是浆洗街道创新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种形式。从2008年起,浆洗街道通过招投标,将公共服务项目单个或者打包发放给专业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行购买。这样,执法监督、院落改造、绿化养护、院落物业管理等大量服务事项被交给专业机构来做,街道则负责管理与监督。
浆洗街道一位负责人表示,通过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和规范政府购买服务,将使公共服务逐步走向市场化,以便更有效地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保障。
流动人口管理———
“星级院落”让流动人口有了“家”
去年5月的一天,华兴街道南桥村领到了一张由街办发出的《处罚通知单》。上面写明:由于南桥村未完成阶段目标,由街办扣除部分规定经费,由村上自理。看清罚单内容,村干部才恍然大悟,原来4月份开始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时,街道就与各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该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没想到真的逗了硬。”村干部们后悔不已。
武侯区外来人口有34万余人,他们在街道成立了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在各村和社区设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在辖区流动人口集中的用工单位、出租房屋等处设置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点,形成了全覆盖、立体化的“三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体系。
在城郊结合部,随着大量流动人口拥入,很多本地村民成了“包租公”、“包租婆”。为做好流动人口服务,武侯区采取“以房管人、以业控人”的办法,创新实施了院落“星级管理”工作。星级的高低根据出租房的软硬件设施、安全规范和管理服务等标准评定,从低到高分为“三、四、五”三个等级,由街道办事处通过检查打分的方式,按照分值评选出星级房屋出租户和用工单位。根据星级评选结果,对房主和企业实行奖励,由此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同时公安、计生、房管、消防等部门与出租屋主签订治安、消防、计划生育责任书等,并督促其履行相关责任。定期对出租房屋进行安全检查,落实防火、防盗措施,及时排除治安隐患,营造了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
武侯区流管办相关人员表示,自从开展了出租房“星级”评选以来,流动人口的办证率达到98%以上,发案率大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