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是消防部队建设、灭火执勤、抢险救援、消防监督、安全保卫、打造消防铁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和有力保障。这三句话,激励着海东消防支队的每一名官兵。
严峻的使命引领着这支队伍
无论是地震、水患、山体滑坡、危险气体泄漏,还是河中有人溺水、楼顶有人轻生,哪里有险情,河湟消防就出现在哪里。就是这样一支奋发有为、不辱使命的光荣队伍,他们时时刻刻在苦练、在备勤,天天在征战、长年在奉献,是一支二十四小时全天候执勤备战的英雄部队。面对日益繁重的任务,他们向装备要战斗力、向素质要战斗力、向科技要战斗力,用忠诚、智慧和汗水,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为高原大地撑起了一片蓝天,为百姓守护着长久的安宁。
2009年9月21日,为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攻坚能力强的高原公安消防铁军,海东公安消防支队在平阿高速公路青沙山隧道举行了由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局、公安消防、交警、气象、环保、供电、医疗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消防应急救援综合演习,有效检验了海东地区处置突发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综合能力。
今年以来,支队以打造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攻得进,打得赢”的消防铁军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各中队抽调50余名业务精通,身体素质好的骨干组成集训队,战高温、斗酷暑、不怕累、不服输,以“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顽强作风,一个个头顶烈日,穿着厚重的战斗服,在训练场上龙腾虎跃,摸爬滚打,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训练科目的设定以“精准、熟练、基础”为主,训练从实战应用角度出发,共设消防铁人、百米梯次进攻操、400米疏散物资救人、攻坚技巧、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操等12个项目,涵盖消防体能、消防技能、特勤技能、车辆驾驶技能,旨在打造“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英勇顽强、服务人民”的高原消防铁军。
“大危险”与“小急难”都是责任
近3年来,海东消防支队共参与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1031起,出动车辆1269辆(次),参战官兵8710人(次),抢救人员131人次,疏散人员18741人,抢救财产价值2276万余元。消防官兵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三句话精神,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从这些看似平常的数字间,不仅能再现他们的身影,看到他们舍生忘死的崇高境界,还能让我们将长镜头拉到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前沿阵地。
2009年11月3日凌晨5时许,兰西高速公路乐都—民和段距乐都10公里处,一辆由东向西行驶的康明斯货车与一辆停靠在路边的斯太尔王半挂货车追尾。乐都消防大队接警后迅速出动,成功救出生命垂危的驾驶员。
2009年11月11日晚,海东地区迎来立冬后第一场雪,气温骤降,由于路面积雪,兰西高速公路西宁至兰州71km处发生24辆车连环追尾的严重交通事故,4名司乘人员被困,其中3人重伤。消防官兵在风雪交加的寒夜经过近120分钟的紧张战斗,4名被困人员全部安全脱离险境,116名滞留人员全部被安全转移。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强烈地震。海东支队第一时间作出响应,派出救援队火速赶赴灾区。在12天的紧张救援中,参战官兵在玉树县结古镇等地出动救援近40次,搜救犬分队为救援部队搜寻定位被困人员25人,其中生还16人,支队救援队找出遇难群众遗体9具,疏散人员970人,帮助群众搭建帐篷60余顶,发放食品、饮用水等救灾物资10余吨。抢救财产以及一大批珍贵文物。
7月6日,格尔木河上游温泉水库出现险情,海东消防支队立即组成防汛抗洪救援分队紧急赶赴格尔木全力投入防汛抗洪抢险。在9天的防汛抗洪抢险工作中,共投入防汛抗洪官兵80名、各类车辆6部,筑坝50米,填装沙袋3400余袋,土方80立方米。投入防汛抗洪群众安置点防、灭火工作警力110人次,巡查、检查居住设置单元30个,帐篷1500余顶,发现并纠正火灾隐患258处,设置干粉灭火器103具,组织灭火器操作培训2次,受教育人员50余人次。开展消防宣传12次,发放宣传资料1561份、设置消防常识温馨提示牌21块、宣传标语36条。
8月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大量人员伤亡和失踪,情况万分紧急。8月8日晚18时,海东消防支队接到总队命令后,迅速响应,火速集结支队机关和平安、互助、民和3个中队的37名官兵,2条搜救犬,各类救援车辆7台,组成抢险救援队长途跋涉600多公里紧急赶赴甘肃舟曲全力投入抢险救援。在3天抢险救援战斗中共成功搜索定位、找出转移遇难者遗体10具。
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今年以来,支队大力开展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积极协调地区行署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召开了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动员部署会,制定下发了《海东地区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实施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具体要求,并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深入开展了社会单位“四个能力”标准的建设。7月2日,海东行署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平兴小区召开住宅小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现场会,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了全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达标的进程,使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快速步入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同时,支队积极发挥地区消防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于7月27日隆重召开“海东地区消防协会全力构建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暨庆‘八一’警民研讨会”,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技术精湛的执法队伍是更好的“爱岗敬业、服务人民”的基础,为此支队把创建具有公安消防部队特色的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消防监督执法队伍,深入推进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已开展网上答题20余期,题目近600余道,参加统一考核4次,100余人次,内容涉及消防执法、监督检查、火灾调查等执法规范等方方面面。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警民关系健康发展
2010年5月30日,支队在平安县石沟沿完小设立帮扶点,计划通过3年的帮扶活动,切实改善师生的学习、生活条件,期间为该校布设了网络学习室、活动室等基础场所。在捐赠仪式上,支队共捐赠了1.6万元文体用品,水泥5吨、红砖7000块、电脑9台、电脑桌3张、会议桌1套、学习椅66把、文件柜4套、棋牌桌3套、餐桌1套、乒乓球桌2套、电视机2台、办公桌3张、办公椅4把、洗衣机1台、沙发2套、茶几2张、讲台1个、木马1个,折合人民币约3.3万元。
近年来,海东消防支队在加强部队全面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响应地方党委、政府的号召,在紧张的执勤战备之余抽出一定的兵力积极参加植树造林和义务劳动,共出动兵力300人次,车辆50余台次,先后参加了平安县大红岭、边家滩、174储备库的义务绿化劳动,共植树3000余棵,绿化荒山面积20000多平方米,清理环境卫生170多次,为美化“第二故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表彰海东消防部队为驻地作出的突出贡献,平安县政府特地将一条道路命名为“消防绿化大道”,县政府专门设置了标牌。
海东消防官兵忠实践行着“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三句话总要求,哪里有急难险重,哪里就出现消防官兵的身影,再苦再累再危险,庄严承诺永不褪变。
◆背景链接:海东消防支队党委连续5年被总队评为“优秀党委”,连续3年在全省消防部队完成重点工作目标中排序第一,支队军、政主官连续2年荣获“一对好主官”荣誉,全区连续多年未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支队所属互助土族自治县消防中队在全国公安消防部队英模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省委宣传部、共青团青海省委、省公安厅、省安监局评为“全省公安消防部队英模集体”,并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次。近年来,支队所属2个单位两次被公安部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4个单位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基层建设示范单位”;2个单位连续4年被省消防总队评为落实《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先进单位”,3个单位连续两年被省消防总队评为落实基层正规化建设“达标单位”;6个单位多次被共青团海东地委评为“青年文明号”和“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今年,支队党委书记、政治委员郭廷武被评为“第十届青海省青年民族团结进步优秀个人”,支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被评为“青海省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民和县中队被评为“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支队先后有6人荣立二等功,30人荣立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