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倒塌事故、爆炸和群众遇险事件发生后,谁应在第一时间前往救援,第一时间拯救群众生命?消防部队担当重任!
今年以来,我省依据国务院[2009]59号文件精神,以政府为指导,依托公安消防部队,整合其他应急救援力量,构建了“政府领导、消防主战、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公共应急救援新格局,将消防部队升级改造成为专业性更强、机动性更佳、保障力更足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在“抢大险、救大灾”时发挥“突击队”和“尖刀”作用。
省委书记关心
打造应急救援“利剑”
事件回放:
“一看到救援队来了,我就感到有救了。” 村民陆小菊获救后哭诉当时的心情。2010年7月5日5时,荥阳市31名农民被困黄河滩涂。省市领导现场指挥,消防官兵冒着巨大危险奋力将冲锋舟划向孤岛,救出被困人员和他们的5000公斤黄豆。
“如此的应急救援行动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特别是省政府将消防部队作为综合应急救援力量后,出动数每月增加17%,75%以上都是应急救援。任务确实繁重。”参加荥阳黄河救援行动的一位消防官兵说。
面对消防部队执行多样化应急救援任务带来的种种困难,河南省政府把应急救援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加成立领导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和工作会商制度,与各省辖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出台队伍建设长远规划,明确组织体系、人员编制、装备配备、应急值班、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相关政策,要求建立省、市、县(市、区)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并进一步完善、提高综合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为解决经费保障问题,按照省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将综合应急救援业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满足综合应急救援生活物资保障,配齐配强处置多种灾难、灾害必需的灭火、侦检、搜寻、救生等救援器材。要求2010年底前各省辖市消防特勤队全部建成投入执勤;2011年,50%的县级市新建或改建1个特勤队;2012年底前全省所有县级市新建或改建1个特勤队,形成应急救援特勤力量网络。
为大幅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跨区域机动作战突击队伍,河南省政府拟投资4.5亿元,建成一支总人数为500人的应急救援特勤支队,并将此作为省政府重点工程予以安排。为消除消防应急力量空白点,省、市、县三级共投入5.6亿元,高标准建成了70个公安合同制消防队;培训巡防保安队员4.5万名,配备基本的应急救援装备器材,使之成为城市社区应急救援和灾害事故前期处置的有生力量;还有效整合其他应急救援力量,建立本区域卫生、市政、气象、交通、环保、供水、供电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应急装备信息数据库,确保随用随调。
今年春节,省委书记卢展工到郑州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慰问调研时,要求由省政府和郑州、洛阳市政府共同出资,购买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举高消防车用于高层灭火救援战斗。目前,近4000万元购置资金已经到位,正在办理相关购置手续。仅今年上半年,全省各级政府共追加投资1.2亿元,专门用于打造中原消防铁军装备器材。
消防部队磨砺
提升攻坚克难能力
事件回放:
暑期高温闷热,地表温度40℃。在郑州消防支队综合训练基地,第三批河南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攻坚组的参训官兵,仍在顶着烈日训练,汗水浸湿衣服,官兵士气高昂。
“通过3年努力,实现硬件建设上水平,软件建设创一流,整体建设走前列,把我省消防部队率先打造成英勇顽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中原消防铁军。”这是河南总队党委向党和政府立下的“军令状”。
应急救援,战斗力是标准。河南省消防总队将打造消防铁军作为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的突破口,组织官兵苦练体能、装备操作应用、安全防护等基本功,开展“一口清”比武竞赛活动,达到“五知一会”(知器材名称、知技术参数、知功能用途、知操作程序、知维护保养方法,会熟练操作应用)训练标准;开展侦察、救生、灭火、供水、破拆、排烟、堵漏、洗消等技能训练,突出高温、浓烟、黑暗、有毒、高空等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心理训练;加大“六熟悉”训练和实战演练的频次和规模,重点开展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特殊火灾扑救的实战演练;组织开展火情侦察、内攻救人、高层建筑供水、大型商(市)场和大跨度厂房强攻灭火等应用性训练和战术训练,不断提升部队战斗力和应急救援水平。
攻坚克难能力是关键。河南省消防总队每年组织全省消防部队60%以上攻坚组成员,集中开展高强度、特种化、多功能训练不少于45天;组织特勤大(中)队重点开展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特殊火灾扑救演练,开展针对危险化学品泄漏、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建筑倒塌事故处置等训练。高强度、综合性训练,既练业务技能、攻坚协调能力,又培育出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提高部队攻坚克难能力。
为完善战训基础业务,全省消防部队举办各类战训业务培训班和战例研讨班近90期,多次聘请省内外专家学者通过战训大讲堂授课,提高全体消防官兵的作战理论水平。修订完善八种类型灭火救援预案,制定灭火救援出动八项规定、十二类灾害事故抢险救援行动安全规程,建成重点单位应急救援电子预案,规范灭火和应急救援秩序。聘请158名化工、爆炸、生化、建筑等方面的专家,组建“应急救援专家库”,实行联勤联动。
应急救援,指挥是保障。总队建立“高中级技术人才库”,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应急救援人才达到干部总数的50%和30%;连续三年组织全省支队级指挥长到武警学院进行战训业务培训,提升指挥能力和专业素养;连续三年轮训大、中队指挥员,提高基层指挥员的独立指挥能力和临机处置能力,打造多功能、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性应急救援力量指挥人才。
社会力量联动
打造民生、民心工程
事件回放: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应急力量建设,省政府投入4000
6月底,我省举行近年来规模较大的一次安全生产综合应急救援演练。公安、消防、安监、卫生、环保等部门20余家单位,协同配合,优势互补。消防部队则在化工装置堵漏、油罐爆炸、高层救援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如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更好地服务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省政府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在依托消防部队建立综合应急救援力量中,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应急救援训练基地,综合多方应急力量,立足区域突发事件处置,分级制订综合响应预案,确保统一调动、联勤联动,实现“结构合理、功能多样、性能优良、实用高效”的目标。
万元建设全省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基地二期工程,建成省级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郑州市组建空勤分队、搜救犬分队和山岳搜救分队,驻马店、信阳市组建水上专业救援队,全省所有省辖市按照国家标准建成特勤队站。
针对应急救援力量快速反应要求,我省政府依托消防部队,建立跨省(区、市)救援、跨省辖市救援、跨县(市、区)救援、县级区域内救援四级应急机制,完善扁平化应急指挥机制,明确要求,消防部队与其他应急救援力量联合行动时,由政府领导统一指挥或授权消防部队指挥员指挥作战。
针对消防部队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省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向信息化建设要战斗力。在省消防总队组建通信指挥调度专网,实现消防总队、支队、大(中)队三级灭火救援指挥系统互联互通,建立具有模拟训练和辅助决策功能的灭火救援指挥信息系统,建成“一键式”调度指挥平台,实现移动指挥调度,综合集成GPS定位导航、灭火救援电子预案、重大危险源评估、化学灾害事故处置辅助决策等系统,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建设,实现远程指挥和可视化指挥,实现灭火救援现场与通信指挥中心之间的图像传输,便于全程指挥、及时指挥,确保了应急救援的“钢刀”、“利剑”,成为保护百姓平安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