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浙江温州模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瑞安市塘下镇一直走在温州前列,不仅是瑞安市的人口大镇、工业重镇和经济强镇,而且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浙江省中心镇、温州市小城市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和强镇扩权试点镇。而作为市场经济初期的企业形态,“前店后厂”模式的家庭小作坊遍及塘下,消防安全隐患量大面广,火灾事故频发。今年以来,该镇发生多起消防安全事故,并造成多人伤亡。
大火给塘下、甚至瑞安市敲响了警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当务之急。如果继续沿用运动式的治理模式,不仅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整治隐患,还可能陷入恶性循环,周期性暴发消防安全事故。
今年3月22日,温州市政府下达决心,要求全面铲除“多合一”场所消防安全隐患,瑞安市政府抽调消防、安监、规划、工商、税务、派出所等部门30余人,成立塘下镇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指挥部,蹲点场桥办事处集中办公,在五方村和西河村开展“多合一”场所消防安全专项试点工作,全力整治两村的家庭小作坊和出租房。为探求解决“多合一”问题的方法和落实长效管理措施,瑞安市政府又专门派出市整治办、安监、消防以及各乡镇(街道)负责人等30余人千里迢迢赶至湖州吴兴区织里镇,考察“多合一”建筑消防安全整治工作经验。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地消防隐患整治“战役”开始了……
各部门、乡镇街道、村居等人员分成8个大组,出动执法人员110人,开始对两个试点村进行了地毯式排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登记造册、建档立案。
经过全面细致排查,两村共排查出269户隐患点。这些隐患点如何整治?如何才能彻底绝隐患?……这些难点问题成了整个试点整治工作的讨论重点工程。最后,瑞安消防大队提出了为269户隐患点量身设计整治方案,为每一户设计一个整治方案,即“一户一方案”。
在塘下镇五方村西街路119号,这是一间五层通天式家庭作坊,狭长的一楼是针织车间,二楼以上住人,共用一张楼梯,消防安全隐患大,一旦发生火灾,楼上的人很难安全逃生。为此,消防大队开出整治“药方”:在一楼车间配置消防简易喷淋,用砖砌墙隔断一楼楼梯,在二楼房屋后搭室外联廊,解决楼上住户的通行问题。
就这样一家一家、一户一户,消防部门为每个用户提出了269个方案:有人员分离的、有物理分隔的、有增设逃生通道的、有要求配置消防简易喷淋、独立式烟感报警等等。
但方案提出来了,落实又成为整治工作的难点。自家的楼梯要拆了、堵了,还要另搭逃生楼梯,显然既费时又花钱,很多村民心疼,也不能理解,更不愿意配合整改。于是,执法人员便挨家挨户上门反复做思想工作,主动邀请业主、房东前来参加培训,促使其转化思想,主动履行应尽的责任,工作人员认真地开导感化了村民顽固的思想。
在塘下镇五方村解放路42号五金店,工人们为该店的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完成了最后的扫尾工作:每层楼配备了4个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独立式烟感报警、疏散指示标志,并在旁边粘贴使用说明,3层以上还配备了逃生梯,同样在门后粘贴逃生指示牌,在靠近床头的位置安装“火场应急逃生四要件”,即配备2个2公斤灭火器和一个救生箱,救生箱内包括2个简易呼吸面罩、手电筒和哨子,使村民在万一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能确保在第一时间迅速果断逃生。看着改造后的新店铺,该店店主陈光松高兴地说:“改造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整改了这么多隐患又配备了这些个安全要件,可以睡上安稳觉了!”
村民的理解和配合让整个试点工作有了突破性地进展,但对一些拒不整改的,执法人员采取行政拘留、税务稽查、停电停水等强制措施,督促其整改。
通过近两个月的奋战,截至目前,已完成267份整治方案,另有2份方案正在完善中。西街路、解放路等5处整治示范点率先一步,其它各隐患点整治工作正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