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做好一件事也许不难,难的是始终坚持把一件事做好。这样的战士同样也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英雄。
他没有抢险救灾、救民于水火的英勇事迹,他没有慷慨激昂、个性十足的表白宣言。在24小时担负执勤战备、时刻准备冲锋救援一线的消防部队,个子不高、憨厚老实、待人真诚的他可以说是毫不起眼。然而,走近他、了解他的人都无不肃然起敬,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他便是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09年度被公安部消防局评为“三争优先进个人”的宁德市蕉城区消防大队一中队后勤班班长顾祖权。他入伍8年,始终坚守在后勤岗位,默默耕耘在三尺灶台,以实际行动践行神圣使命,彰显军人本色。
敬业勤学 艺成“烹饪师”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参军入伍,哪个士兵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2002年,入伍后,他也给自己定下了“当一名手持水枪缚火龙的消防尖兵”的宏愿。然而,由于部队工作需要,组织考虑到他会烹饪技术,在新兵下连后就把他安排到后勤班厨师的岗位。
面对现实岗位与心中宏愿的落差,他没有逆反,也没有消极,而是积极地调整心态,乐观地投入到新的岗位。清晨,当战友们在酣睡的时候,他一骨碌爬起来,淘米煮粥做早餐;白天,当战友们在训练场挥汗如雨、在救援场顽强冲锋的时候,他挥舞着饭勺菜铲,与锅碗瓢盆战斗在灶台之间;晚上,当战友们休息的时候,他在认真清洗厨房,准备第二天的早餐,计划第二天的伙食……这种公式化的繁琐工作,对于一般人来说,一日可以,一星期可以,一月可以,却很难坚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他丝毫没有懈怠,连续坚持了8个春秋。
为了让战友们能吃到鲜美可口的饭菜,他掏出自己的津贴或工资买来《烹饪营养与卫生》、《烹饪原料加工技术》、《中式烹调技巧》等有关烹饪的书刊,从煮饭、洗菜、烧菜的忙碌工作里挤出那少量的时间,自学煮、蒸、焖、炒等烹饪的方法和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入伍8年来,他自学了60余本烹饪书刊,基本掌握了闽、浙、湘、豫、鄂五个菜系140余种家常菜的做法。2005年,他还报名参加了宁德市组织的烹饪师培训班,在60天的学习实践中,熟练掌握了全部的课程内容,成功取得了中式“中级烹饪师”的资格证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烹饪师”。
2006年9月,他被抽调到蕉城区消防大队,担任后勤班厨师长,负责支队机关和蕉城大队共80余名官兵的伙食。
“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的“第一把火”就是统计所有就餐人员的籍贯,了解就餐人员的口味。当得知就餐人员来自北京、甘肃、福建、湖南、江西、浙江等12个不同省份,口味也各不相同时,他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夫。先是从配菜上,合理搭配适合不同就餐人员的食谱;接着从口味上,合理搭配麻、辣、香、甜等不同味道;再是从菜色上,合理搭配红、青、黄等不同菜色。支队规定的七菜一汤,他硬是能做成一桌桌色香味浓的“家乡菜”,让官兵从中品尝出“家乡情”,感受到火热警营生活的浓浓温情。
为了能随时了解官兵口味,让自己烹饪的饭菜能吻合官兵的胃口,他还在食堂的“经济民主栏”的显著位置,放置了“就餐意见征求薄”,全面征求就餐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份“就餐意见征求薄”里,既有官兵提出的有关菜肴的搭配、味道的轻重等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也有官兵表达的肯定和赞誉。对于“就餐意见征求薄”里的意见和建议,他都诚恳接受,虚心改正,不断改善饭菜的口味,以满足官兵的饮食需求。据官兵反映,他烹饪的饭菜,60%以上的口味符合“就餐意见征求薄”上的意见和建议。口味改善后,饭菜的味道更鲜美了,官兵的胃口变好了。
通过“就餐意见征求薄”,不难看出,他不仅仅是在完成厨师的本职工作,他更多的是在履行厨师的神圣职责;他是真心热爱厨师这个岗位,乐于奉献在这个岗位,倾情为官兵服务。
打造公安消防铁军,消防官兵人人有责。作为后勤伙食人员,如何投身到这项如火如荼的活动中?支队开展打造闽东消防铁军活动以来,他就在积极思考这个问题,并认真付诸于行动。
——科学膳食,让官兵吃出充沛精力,让部队吃出强大战斗力。这就是他的答案和行动。
于是,打造公安消防铁军的训练场多了个穿白围裙的战士。他在了解训练项目后,深入训练场观看官兵的训练强度,以明确把握官兵训练后急需补充的元素和能量。训练场外,他时而在自己的记事本上书写着什么;训练场上,他时而与训练后歇息的官兵交谈着什么;训练结束后,他还加强与官兵的沟通交流,听取官兵对高强度训练后迅速补充能量和恢复体力的办法。
正因为他详细了解了官兵的训练情况,他的食谱、他的饭菜才更加符合官兵“口味”。官兵越野长跑、负重登楼等体能训练后,翻越板障、灭火操法等业务训练后,他把熬好的骨头汤第一时间送到官兵手里,然后再做些富含维生素、具有高能量、补充矿物质的食品,让官兵在辛劳中品尝。每天,他根据部队的训练强度,科学制定食谱,合理搭配套餐,让官兵科学膳食,吃出营养,吃出健康,以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体力投身到打造闽东消防铁军的练兵活动中。此外,根据打造铁军的训练科目和训练强度,他还精心配置了7套营养套餐,深受官兵的喜爱。